• 2024年09月15日 星期日 下午好!
  • 专题聚焦

    熔断机制为何事与愿违?

  • 上传时间:2016-02-25
  • 作者:皮海洲
  • 来源:《中国网财经》2016年1月11日
  • 标签:

      实施了四天的熔断机制终于在1月7日晚结束了其在A股市场罪恶而又短暂的一生。虽然三大交易所表示只是暂停,但要再实施熔断机制,恐怕不是证监会这届领导班子的事情了。所以,熔断机制要获“重生”,只有等待“来世”了。
      熔断机制的果断听停,这是顺应了投资者的民意的。虽然有人为管理层点赞,称管理层纠偏效率高,但这马屁拍得实在是太臭了!1月4日与7日,熔断机制在A股市场实施四天就有两天遭遇熔断,在这两天时间内,股票市场一共只交易了155分钟的时间。这155分钟导致上证指数较2015年12月31日收盘点位下跌了13。8%,深证成指下跌了15。9%,创业板指数下跌了16。1%。为此,A股总计损失了至少6。66万亿元的市值,股民人均浮亏超10万元。可以说,这是对中国股市与投资者极不负责的行为。因此,中止这种不负责行为实在不值得点赞,管理层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一件事情。
      管理层推出熔断机制明显是一种东施效颦行为。当然,管理层推出熔断机制的本意是好的。因为去年的股灾,所以管理层希望推出熔断机制来维护市场的稳定。毕竟人家国外股市有这种熔断机制,而且这种熔断机制在国外可以起到一定的维稳效果,于是,管理层就这般地把熔断机制搬到了中国市场。
      但管理层在照搬国外市场做法的同时,明显忽略了中国股市的“国情”。象美国股市熔断机制之所以有效,一方面与美国股市发展的成熟度有关,美国的投资者比中国投资者要成熟得多;另一方面美国的投资者结构与中国投资者结构明显不同。在美国股市,机构投资者占了很大的比重,而中国股市基本上是以个人投资者为主。所以,面对熔断机制,美国投资者可以借此“冷静”,而中国的投资者表现为进一步的恐慌。体现出的是“滋吸效应”,指数跌了3%就会滋吸到5%,破了5%很快就会滋吸到7%。因此,熔断机制在A股市场只会起到加剧下跌的作用,这也就是1月4日、7日,A股市场两度熔断的原因所在。
      这也印证了中国社会的那句古话:橘生淮南则为橘 生于淮北则为枳。管理层引进熔断机制之举因此变成了东施效颦,成为危害中国股市及投资者的要素。这也注定了熔断机制在A股市场夭亡的命运。对于这一点,其实也是值得中国股市的每一个参与者以及每一个关心中国股市命运的人们来反思的。
      推出熔断机制的美好愿望,为什么没有起到好的效果甚至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脱离了中国股市的“国情”,没有与中国股市的发展现状结合起来。试想,如果中国股市经过了一两百年的发展,发展到了与美国股市那样成熟的阶段,机构投资者也占据了很大的比重,熔断机制还会出现今天这般命运吗?结果显然会是另一个样子。
      透过熔断机制的命运,老皮不能不为中国股市下一步的发展表示担心,不能不为A股市场投资者的命运感到担心。因为近年来,中国股市一直强调创新与发展,甚至连中国股市最基础的制度建设都没有跟上,由此带给中国股市的后患是很大的。实际上,去年的股灾,也是盲目创新发展造成的,如融资融券、杠杆资金的运用、股指期货等。
      当然老皮最大的担心还是在下一步注册制的推出。毕竟注册制的推出同样是超越了A股市场目前的发展阶段的。注册制应该是资本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的标志应该是投资者、融资者以及监管者都相对成熟,尤其是法律法规完善,能够体现为一种严刑峻法。但目前的中国股市并不具备这些条件,甚至连《证券法》的修改也都跟不上需要,在这种背景下,仓促推出注册制,是否会重复熔断机制的命运实在令人担忧。
      原文章网址:http://stock.hexun.com/2016-01-11/181718048.html

    中国法学会商法学研究会
    京ICP备10012170号-14
    E-mail: service@commerciallaw.com.cn
    Copyright©2001-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