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2017年11月4日至5日,由上海市学位委员会主办,华东政法大学承办,上海市法学会金融法研究会、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研究生教育院协办的2017年上海“展望‘十三五’金融创新与法制”研究生学术论坛暨第22届上海市金融法研究生论坛于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成功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金融法学者、实务专家以及高校师生150余人参会。
论坛开幕式由华东政法大学贾希凌副教授主持,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教育院书记常永平和上海市金融法研究会会长、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吴弘教授在开幕式上分别致辞。常永平书记指出,上海市学位办的上海研究生学术论坛项目很好地推进了教育创新,已成为上海市研究生学术的品牌项目,本次论坛自七月份推动,共收到来自包括复旦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28所高校的111篇论文,最终有30篇作品入选优秀论文,充分说明了本次论坛的吸引力。希望同学们积极参与讨论,从而激发学术热情、增强学术创造力。吴弘会长表示,习总书记指出,金融安全是我们国家安全的重要问题,金融制度是我们国家的重要制度,金融市场改革开放将进一步深化,创新将进一步展开,法制将进一步健全。金融领域新问题的出现,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加以解决。本次论坛以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所释放的信号为基点,围绕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等法律问题展开主题研讨,希望大家在论坛的讨论中,通过聚焦金融市场法治的热点问题,更好地了解问题、结合实务、服务市场。
本次论坛研讨包括两个学术沙龙和四个分论坛。学术沙龙中,与会专家围绕金融法与国际金融法各前沿话题进行了专题展示。“人民币国际化法律问题研讨”由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宋晓燕副院长主持,西北政法大学杨为乔副教授、外汇专家陈小五博士、上海大学陈剑平教授参与研讨;“金融科技相关法律问题研讨”由华东政法大学贾希凌副教授主持,上海对外经贸李文莉教授、上海法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执行总裁陈文君和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张继红副教授参与研讨。各位专家精彩充实的专题演讲开拓了同学们的视野,为同学们接下来的金融法学研究提供了思路与方向,收获了老师和同学们的热烈称赞与一致好评。
分论坛则针对金融监管、金融风险、金融与实体经济、金融科技四个话题展开,上海海事大学王国华教授、同济大学刘春彦教授、上海大学陈剑平教授、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宋锡祥教授、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汪其昌副教授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上海)有限公司麻俊生副编审担任评议人,对获奖论文作者代表的汇报发言进行点评。
分论坛一围绕“金融监管体制与机制改革法律问题”展开,由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杨宏芹副教授担任主持,来自山东大学、华东政法大学、浙江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的五位硕博士同学对各自主题为“比例原则应用”、“第三方支付清算市场监管”、“P2P模式地方金融监管”、“上市公司收购资金来源监管”、“证券市场自律监管组织”的相关投稿论文进行了成果汇报。
分论坛二的主题为“金融风险及其防范的法律问题”,华东政法大学何颖副教授担任主持人。来自上海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武汉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的四位硕士同学根据各自的论文,介绍了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对外投资、绿色债券、P2P 网络借贷平台三类金融投资的风险与随之带来的问题及对策。
分论坛三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法律问题”为主题,华东政法大学季奎明副教授主持评议,复旦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的三位硕士同学介绍了证券交易所声誉附加功能、PPP 模式“股+债”问题和资产管理行业通道类业务的运行现状,并对相关制度缺陷提出了建议。
分论坛四由华东政法大学曾大鹏副教授主持,以“金融科技的相关法律问题研究”为主题。由来自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的三位硕士同学围绕各自论文主题,探讨了金融科技的金融法适应性和ICO 商业模式的监管等问题。
闭幕式由上海市法学会金融法研究会秘书长李慧俊主持,李秘书长表示,上海市学位委员会主办的上海市研究生学术论坛和上海市金融法研究生论坛今年都恰逢创办十周年,意义特殊;本次论坛的主题紧扣全国金融会议的金融工作会议的三大任务,十分具有时代特色。在王国华教授、宋锡祥教授、刘春彦教授和李建伟教授分别代表四个分论坛进行汇报后,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金融法教研室主任贾希凌副教授介绍了征稿及评奖情况说明。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张毅书记宣读获奖名单及颁奖。最后,上海市法学会金融法研究会会长吴弘与上海市法学会研究部副主任张志军发表闭幕致辞。闭幕致辞表达了对论坛成功举办的祝贺,并对论坛的有序组织、高效安排、丰硕成果提出肯定,指出,双论坛拓宽了学术研究的范围,加强了高校间的交流。张主任还提出深入贯彻十九大精神,为青年人搭建成长平台,让研究成果发挥价值,推动论坛纵深发展的重要建议。
至此,2017上海研究生学术论坛暨第22届上海市金融法研究生论坛圆满落幕。本次论坛贯彻党的十九大报告的精神,紧密围绕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热点问题展开研讨,为各地金融法专家学者与金融法专业的同学搭建了良好的沟通平台,有助于提升同学们对金融法的研究热情与学术能力,是我校研究生培养及金融法学科建设的又一优秀成果。
图文整理:陈天旸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