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09月15日 星期日 下午好!
  • 商法事件与要案

    P2P进入“后e租宝时代”

  • 发表时间:2016-02-27
  • 作者:
  • 来源:财新网
  • 标签:

      文章转自财新网(专栏作家 刘胜军)   文章已获财新网授权,不可二次转载。
      几年来,P2P一直在争议中野蛮生长。尽管银监会设立了普惠金融部,但P2P的监管规则却是“千呼万唤不出来”。
      最近发生的两件大事,标志着p2p行业发展终于迎来了迟到的拐点:一是云南泛亚交易所危机;二是近日p2p黑马“e租宝”落马。
      P2P的理想
      P2P(peer to peer lending)是舶来品,即个人对个人贷款,这是对传统银行机构的一次颠覆。Lending Club一经问世,即受到热烈追捧。
      作为一种商业模式创新,P2P是如何创造价值的?1.满足未被满足的需求:银行是关注规模的行业,对于很多个人和小微企业的贷款需求,银行往往因为风险与成本的顾虑而不愿涉足。而p2p则聚焦于这部分“未被满足的需求”,这是一种典型的普惠金融;2.降低交易成本:其一,p2p无须大量银行网点和人员,可以实现成本的极大降低;其二,信息是金融的本质,而p2p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手段获取信息,大大降低信息获取成本。例如Lending Club开发了一个LendingMatch系统,能帮助用户迅速发现原本不知道的关系(校友、同学、老同事等等),使他们在有信任基础的人群中借贷资金;3.平台效应:由于互联网平台的“双边市场理论”,交易双方规模的增长可以带来交易成本的迅速降低,因此只要用户数量达到一定量级,p2p让银行因为成本高而放弃的业务变得有利可图;4.降低门槛:对于传统银行,最不喜欢只存了几百几千的小客户,因为维系一个小客户可能不划算;但对p2p平台而言,吸引小客户的边际成本极低,因此投资者门槛极大降低,几百元的投资都会受到欢迎(Lending Club的投资下限为25美元);5.风险分散化:分散化是降低风险的有效途经。例如,在民间借贷模式中,尽管利率很高,但一旦借款人出问题,可能本金就打了水漂。但p2p可以通过分散投资解决这一问题,例如点融网创始人认为:当投资者把钱分散投资在点融网30个以上不同借款人时、每单笔不超过借款金额的5%时,网站可保障本金。
      P2P的中国现实
      从理论上讲,p2p在中国应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因为中国长期存在金融压抑,有太多未被满足的金融需求。
      但p2p未改变金融的本质:经营风险。在中国进行借贷面临的风险是:1)缺乏信用数据: Lending Club只向FICO信用评分在640分以上的借款人提供贷款,坏帐率在3.5%左右。但在中国,央行征信数据库是最大的数据库,这一数据库局限性很大:数据来源比较狭窄、更新慢,参考价值有限;2)缺乏社会诚信,特别是对违约者缺乏有效的惩罚与追索机制;3)由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滞后,要调查借款人真实的风险状况难度很大。信用数据的缺失,是p2p在中国发展面临的最大瓶颈。在缺乏真实信用信息的情况下发放贷款,犹如“在黑暗中飞行”。因此,10月30日央行金融研究所课题组发布《2015中国网贷运营模式调研报告》认为:线上引流量与线下找资产相结合的运营模式比较适合国情。但线下找资产意味着p2p公司需要大量员工,成本将急剧增加。以号称全球最大p2p公司的宜信为例,其员工人数超过4万人。
      以下几点进一步放大了p2p的风险:
      1、鱼龙混杂:目前市场上以p2p自名的公司数以千计,但李鬼比李逵更多。很多公司只是打着p2p的招牌进行“非法集资”,结果p2p沦为非法集资的“创新外衣”。在缺乏透明度的情况下,不少公司存在突破非法集资司法解释、资金池甚至庞氏骗局。普通投资者无法进行鉴别。重庆市长黄奇帆甚至怒言,“中国的p2p实际是个貌合神离的平台,是在偏离了金融基本原则与规律的情况下,在做与银行差不多的借贷业务。让它象蝗虫一样增长对老百姓极度地不负责”。
      2、拼规模:鉴于当局出台p2p监管规则在即,很多p2p公司普遍存在拼规模的动机,认为规模越大获得监管许可的概率越高。于是不少公司为了上规模而放松了风险管理,酝酿了巨大金融风险。
      3、刚性兑付:绝大多数p2p公司采取了刚性兑付的方式,这实际上是“积小险为大险”,由于平台自身实力有限,一旦出现兜不住的情况,就会选择跑路。
      4、劣币驱逐良币:由于上述两点原因,那些原本坚守p2p稳健经营的公司,将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在投资者盲目追求高收益的背景下,“劣币”p2p公司往往更能成为吸金神器。结果导致劣币驱逐良币,很多“良币”p2p公司要么被迫跟进恶性竞争,要么忍受缓慢的成长。结果,不少公司逐渐偏离了“信息中介”的定位。
      P2P已成金融体系的脆弱一环
      当前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步入新常态,且去杠杆、去库存压力增大,未来金融风险上升在所难免。 周小川于2015年11月撰文写道,“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原来被高速度所掩盖的一些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切实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是未来五年的严峻挑战!”
      在金融风险释放的过程中,p2p将首当其冲。原因是,p2p领域存在显著的“逆向选择”:由于风险难以识别,所以利率很高;高利率挤出了优质借款人,导致越是高风险借款人越愿意去p2p借款。当前不少p2p借款人的实际成本高达20%~30%(年化利率)。在实体经济投资回报率跌至5%左右的今天,这样的高利率是“无法承受之重”。领先的p2p公司平安陆金所董事长计葵生沉痛地认为:“如果三年后互联网金融没有把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降低,那互联网金融的价值不大”。
      转折点
      最初,监管层对于p2p采取了相对温和的态度,主要是两点考虑:一是互联网金融的确可以倒逼金融改革;二是对新生事物需要多一些时间来观察。
      黑天鹅的出现,迫使中央下决心出手。2015年9月,昆明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一款名为“日金宝”的产品出现赎回困难,涉及22万投资人,400多亿元资金…… ,引发投资者上街抗议,令高层震动。尽管从金额上看,p2p公司几百亿的规模远远算不上“系统性风险”,但p2p公司的投资者数以万计,在投资者契约精神不完善的今天,很容易演变为社会事件。从这种意义上而言,一些p2p公司俨然已成“系统重要性机构”。
      数据表明,p2p风险急剧增加。 截至2015年11月30日,3464家被监测的P2P借贷平台,正常运营的仅有1876家,问题平台约占46%,创近半年来新高。截至11月底,2015年问题平台涉及的投资人数约为15.7万人,涉及贷款余额为82.7亿元。从问题平台事件类型上看,11月跑路类型平台的数量占比相比10月出现大幅上升,占比达到77.22%;跑路类型平台的平均运营时间为11.95个月。
      “e租宝”被查,成为第一例被政府主动出击调查的p2p公司,引发行业巨震。e租宝成为首家被拿下者,与其激进的扩张分不开:尽管成立不到两年(实际控制人年仅33岁),但借助央视广告铺路,e租宝迅速崛起,12月2日单日成交数据跃居p2p行业第一名。截至12月8日,e租宝贷款余额近702亿,成交额746亿,投资人数84万人,借款人数3255人,平均每个借款人借款金额为2292万元,尚在回款中的投资人数大约为14.87万人。
      P2p乱象已令政府无法继续坐视。
      后e租宝时代的p2p
      e租宝被查,标志着p2p行业野蛮生长阶段的结束。其实,长期以来,学者甚至不少p2p公司都一直呼唤监管,惟有合理的监管才能引领p2p走向理性竞争和规范发展。从长期来看,这对p2p行业的发展是有利的。我们不能因为“李鬼”被查,就认为李逵不行。作为一种创新模式的p2p,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原址链接】: http://opinion.caixin.com/2015-12-11/100884772.html
      【财新网app二维码】:财新网app二维码.jpg

    中国法学会商法学研究会
    京ICP备10012170号-14
    E-mail: service@commerciallaw.com.cn
    Copyright©2001-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