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公司内部监督机制——不同模式在变革与交融中演进》不是简单地推崇哪一种模式,而是揭示不同模式的不同内涵和它们生长的不同土壤,以及它们各自运行的规律.尤其是注意不同模式的变革趋势,其目的就在于此。
《公司内部监督机制——不同模式在变革与交融中演进》的重点是讨论监督机制,但在公司治理中必须注意处理好监督与效率的关系。许多国家的公司治理关注公司的效率,因为,没有治理的效率,公司就没有竞争力。而在我国,人们大多基于我国的国情,不得不关注公司的内部监督。毫无疑问,当今中国的公司治理,抓住了监督机制问题就抓住了公司治理的关键之一。但是,应该明确,监督不是公司治理的目的,实现公司的目标才是公司治理的目的。同时,强调公司治理的效率是和实现公司的目标相一致的。因此,公司治理必须实现监督与效率的统一。不能没有公司治理的效率,没有了治理的效率公司目标就将落空,股东的利益就没有保证。同时,监督是不可忽视的,忽视了监督就不可能有完善的公司治理,也不可能有持久的效率。简言之,监督是必要的,但监督不是为了使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寸步难行,而是使其勤勉地忠诚地为实现公司目标而工作。
目录
第一编 宪善公司内部监督机制是公司治理的关键
第一章 现代公司怎么了:公司治理山重水复
一、从大宇汽车到美国安然:公司帝国轰然倒塌的巨响此起彼伏
二、从业绩优良到黯然退市:中国股市虚假陈述阴霾云烟未尽
三、道德风险与产权问题:公司治理该何去何从
四、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完善的公司治理主要依赖公司内功
第二章 公司法律制度中的内部监督多重机制
二、公司内部监督的多重机制
三、中国公司内部监督机制的基本法制架构
第三章 公司内部的两种核心监督机制:独立董事和监事会
一、公司内部专门监督机制产生的合理性分析
二、两大法系下不同的公司内部核心监督机制比较
三、独立董事和监事会的监督机制之融合化趋势
第四章 完善中国公司内部监督机制的应然路径:兼收并蓄
一、中国公司法移植监事会制度的合理性与先天不足
二、中国公司治理引入独立董事制度的必要性与现实障碍
三、中国公司治理需兼收并蓄两大监督机制之优势
四、加强制度建设是中国完善两种公司内部监督机制的共同任务
第二编 公司内部监管之独立董事制度
第五章 独立董事的演变:国际化的制度变迁
一、背景:自治理论的萌发与放纵
二、萌芽:代理问题、大萧条与新政
三、诱因:丑闻、股东诉讼与外部董事
四、发展:机构投资者、股东积极主义与独立董事
五、国际比较:趋同、差异与发展
六、反思与改革:安然事件后的独立董事
第六章 境外独立董事的制度架构
一、独立董事的任职资格
二、独立董事的提名、选举方式与任期
三、独立董事的比例
四、独立董事的工作时间
第七章 独立董事制度的运作机制
一、独立董事的权利与义务
二、独立董事的作用机制
三、独立董事的激励机制
四、独立董事的责任机制
第八章 独立董事的价值与缺陷:理论与实践
一、董事会:结构与功能
二、独立董事的内在价值功能与外在价值功能
三、独立董事的制度缺陷
四、独立董事的实证研究:尺度与效率
五、对实证研究的理论解释及评价
第九章 我国公司实践中的独立董事制度
一、我国引入独立董事制度的历史沿革
二、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现行规定
三、独立董事运作状况、问题与反思
四、如何改善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
第三编 公司内部监事会制度的功能解析与价值取向
第十章 监事会制度在各国的起源、发展与现状
一、德国监事会制度的起源和立法发展
二、其他欧美国家对监事会制度的借鉴
三、欧洲统一立法对监事会制度的规定和其对德国制度的影响
四、欧美公司治理理论的新发展及其对德国监事会制度的影响
五、日本监事会制度的发展和现状
六、中国监事会制度的发展和现状
七、欧陆模式监事会和东亚模式监事会之比较
第十一章 监事会制度的组织架构
一、监事会的人员构成
二、监事会及监事的产生
三、监事的任职资格
四、监事的任期
五、监事会负责人
第十二章 监事会制度的运行
<span style="color: rgb(101, 101, 101); font-family: 'Hiragino Sans GB', Verdana, Simsun; font-size: 14px; font-style: normal; font-v
相关著作